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书籍状态: 已看
作者: 古典
阅读方式: Kindle
阅读时间: 2019/11/10

  • 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碾作尘土,且不偿命。
  • 知道知识在哪儿,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
  • 未来世界的认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运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从大量信息里抓取趋势的洞察能力。
  • 一个人能够用机器学习和处理信息,用大脑整合创新思想,用系统思维思考问题,会是未来最有竞争力的。
  • 大脑不该用它来记忆,而是要用来观察、思考、创造和影响他人。
  • 高手就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
  • 高手战略:找到高价值区,战略性专注,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胜。
  • 与其用100%的精力学习一个领域的100%,不如用80%的精力学习每个领域的20%的精华。
  • 好的战略就是达成“投入和产出的非线性”,用80%的时间学习20%的精华,快速占领赛道的头部,吸引最好的资源,互联最好的人才,共同成为第一名。
  • 不要因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为有价值才做。不要因为便宜而买一件衣服,要因为值得才买。不要因为彼此习惯了就结婚,要因为相爱才结。
  • 因为我们不怕苦,怕苦得没价值;不怕累,怕累得没意义。
  • 高手会暂时放下自己的优势,思考价值,他相信只要方向正确,资源、技能、优势都是可以积累的。
  • 永远不要在热门领域随大溜。
  • 不要想得太远,从身边的头部做起。
  • 高手只做那些高价值且有优势的事。如果没有优势,就先转移到二线战场积累优势,然后重返一线战场头部。
  • 新手看胜负,高手看概率。高手知道,所有的大胜都是细小优势的持续迭代形成的。
  •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简单的说,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 极其功利地读书,按需分配地读书,不从第一页开始读书,有了目的性、认识资源以及带着问题读的三个筛子,要读的书应该会少75%,阅读速度至少会提升一倍,那样就不会有太多知识烦扰你了。
  • 世界上没有什么“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事。如果不经过提炼,含金量高的金子和普通石头没有什么两样,你根本看不出来。
  • 如果一群大脑互联形成网络,“认识”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分包,你不需要懂,你只要知道谁知道就好。
  • 当信息多到你记不住的时候,你就会散焦,丢失真正的答案。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提问。提问比答案更有效果。
  • 我们经常罗列书单、阅读清单、收藏清单,这些清单最大的问题是,始终没有动力去读,读了也没有实践的动力。一个问题清单也许更加有趣和有力。
  • 你想集中研究一个话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假装自己写本书。
  • 5个绝佳的思考角度

    • 1.证据: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 2.视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会怎么样?如果换一个角度会怎么样?
    • 3.联系: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和模式?我们以前在哪儿见过这种模式?
    • 4.猜想:如果它与众不同,那是什么?
    • 5.相关:它为什么重要?
  •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并非要追逐梦想才能把事情做得很专业,因为他知道即使追逐梦想,也会遇到很多麻烦和短暂的迷茫。这都需要你有一种在不知道是不是梦想的情况下依然刻意练习的能力。而有人恰恰缺乏这个能力。
  • 逆时间打断负循环:

    • 如果忙得没空思考,那么没空思考是否让你更忙呢?
    • 如果因为穷,所以总希望翻盘,那么总希望翻盘是否让你更穷呢?
  • 顺着时间搭建正循环:

    • 如果写作能为你带来名声,那么如何用名声帮你更好地创作?
    • 如果做某件事情能让你有所收益,那么如何让收益带来更多类似的事情?
  • 高效能人士的自我管理体系是一个“高效能塔”:

    • 资源层:个人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情感资源;
    • 方法论层:使用资源、提高效率的方法论;
    • 目标层: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背后的价值判断。
  • 学习方法论:

    • 一定要相信,你今天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经历过,并且找到了更好的方式
    • 橙子学院的三件事、应用软件GTD的番茄时钟、生命之花、ETA(预计到达时间)、WOOP思维心理学等都是极好的方法论。
  • 做那些更少更好的事,是最重要的高效能
  • 脱困四问:

    • 第一问:我在什么情绪之中?给自己的情绪打个几分?
    • 第二问:发生了什么?尝试客观不带情绪地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发现不能客观,还带有情绪化的语言,请返回第一层,继续处理自己的情绪。
    • 第三问:我原本想要什么?情绪一定是对自己的不满意,通过对情绪背后的事实描述,就可以发现产生情绪背后的初心—某种期望或目标未能达到。(找到目标差距)
    • 第四问:我如何改进?找到目标差距,就要正视自己,如何改变行动从而达到期望的目标。
  • 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如果太关注学习的快感,而忘记了学习的目的,那整体效率也会降低。
  • 掌控者懂得把注意力尽可能放在内部、稳定的因素上。就有在他们心中,注意力是这样分配的:能力>难度>努力>运气。他们内心对话是:

    • 这个事情的确很难,但以我的能力应该可以做到这个程度,我要尽全力,其他就交给老天了。
  • 多层布点,层层可控。当这些控制点全部都出现时,安心地做好每一件事,尽量让事情在可控制范围内就好。如果失去控制,就调整控制点,让目标重新可控。
  • 查理·芒格说:“要获得什么,先让自己配得上。”这也是在重新定义问题——得不得是外控的、无解的,但是配不配是内控的,有解的。
  • “开放而专注”九律:

    • 1.见得人好,经常随喜赞叹;
    • 2.找到自己领域的知识源头,并分享;
    • 3.不随便崇拜谁。一旦崇拜,以他为顶,你的系统就又封闭了;
    • 4.不再认为自己不喜欢、看不懂的东西就是傻的;
    • 5.小心那些“一切都能解释得通”的上帝视角感理论;
    • 6.对水平没你高的人要宽容,因为你也没有掌握真理;
    • 7.留出10%~30%的时间,给自己不懂也不太会接触的领域;
    • 8.站在更高角度,发现和专注于自己的独特之处;
    • 9.专注于自己的人生大问题。
  • 短期体验好的事情,似乎总是很难达成长期的深远影响。
  • 每个领域的高手都懂得忍住自己的第一反应,等待第二反应。
  • 只要你还有好奇心,这个世界就还在你面前延伸,未来依然可塑。
  • “迟钝而有趣”七律:

    • 1.对不重要的事,漠不关心;
    • 2.忍住第一反应,等待第二反应;
    • 3.不追热点,等要点浮现;
    • 4.寻求整体最优解,站在长周期做判断;
    • 5.多元,定期做点儿不靠谱、有趣无用的事;
    • 6.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找到自己的无限游戏;
    • 7.放下焦虑,不要放下好奇心。
  • 交往原则:

    • 1.善待亲人,调整自己,形成和他们的正循环,因为你没的选;
    • 2.选择与三种人深交——梦想一致的战友、成长速度一样的伙伴、支持你情感的朋友;
    • 3.持续感谢有实力、帮助过你的人,而且他们往往会倾向于继续帮你;
    • 4.其他关系,暂时不管了。
  • 如何成为一个别人看好、愿意交往的高价值之人:

    • 1.善待亲人,形成正循环;
    • 2.做足够大的梦,才会有足够多的人帮你;
    • 3.快速成长,并让别人看到;
    • 4.懂得陪伴,朋友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别评价,也不用着急解决,陪伴就好;
    • 5.广结善缘——能力范围内的,能帮就帮一点儿,恰当接受别人的感谢;
    • 如果真的能做到以上5点,你就是一个极度善良的人。
  1. 1 - 2024-12-05

    555

    1. 1 @1 - 2024-12-05

      555

      1. 1 @1 - 2024-12-05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