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状态: 已看
作者: 采铜
阅读方式: Kindle
阅读时间: 2019/03/20
一个人如何对待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 虽然我不知道我现在学习这些东西,对我的未来有何影响,但我相信一个爱学习的人,未来一定不会太差。
长半衰期事件指南(对人生有积极意义)
- 1.积累可信的知识
- 2.训练实践技能
- 3.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 4.提升品位(审美)
- 5.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 6.保持和促进健康
- 7.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 8.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 9.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
- 勿忘初心,不要为了工作而工作。我努力工作是为了家庭,如果为了工作而影响家庭,那不如不去做。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左右。
- 不要轻易的为别人改变自己的办事标准和准责。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不活成别人眼中的样子。
说到“格局为何”,电影《一代宗师》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即“看自己、看天地、看众生”。我想在此基础上稍做发挥,提出四个层次的格局,并从“目标”、“眼界”、“信念”、这三个维度来阐释这四个格局。
零度格局:盲众(“看不见”)
- 目标:无目标或只是追随当下的潮流。
- 眼界:主要为流行文化以及身边亲友的观点。
- 信念: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流行文化所潜移默化传递的价值观为典型。实际上这类人并无稳定的信念,很容易被他人诱导和说服,因而经常大喊“毁三观”。
一度格局:逐利者(“看自己”)
- 目标:作为精致或粗放的利己主义,旨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 眼界:与逐利相关联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利益机会的洞察,同时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 信念:笃信丛林法则,认为每个人都是逐利性动物,且能力越强的人能获得越大的利益。
二度格局:理念人(“看天地”)
- 目标:理念人,即指为理念而生的人,他们毕生的行动就是追求和捍卫真理。
- 眼界:对某个甚至多个知识领域有非常深入、系统的钻石,常常能提出极具创造性的观点。
- 信念:真理是美的,人生价值就在于追求真理之美,与此相应的,必须保持内心的诚实。
三度格局:至善之人(“看众生”)
- 目标:以改良社会,增进人类的祈祉为最高目标。
- 眼界:往往对他人有很强的同理心,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认识,部分人可能同时具有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兼具理念人的特性。
- 信念:个人对整个社会负有责任,应该努力地去改善世界,减少世界的苦难和不公,部分人可能有坚定的宗教信仰。
为自己设定最高的目标,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的选项,做出更加完美的决定。
- 我认为,把目标和标准定的高一些,不仅能让这件事完成的更出色,也有利于大脑开发,想出正学情况下无法想出的好想法,同时也不容易被别人超越和替代。
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因为只要开始了,你就有机会把它做得更好。
- 只有开始,才有成功的可能。有些好想法需要付出行动,不能只是想一想。
- 种一棵权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所以,即刻行动应该是我们最重要的一条行动法则。
- 当一件事,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直接开始做吧。只要开始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 多线程工作,首先需要一段专注不受干扰的时间,先完成工作中最核心部分的思考。
- 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555